摘要小额信贷业务首创于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小额信贷业务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成功且能为穷人提供贷款的模式,这是很多正规金融机构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因此,小额信贷业务开始被应用于世界各地,并且衍生出了近百种的模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小额信贷业务的研究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关键词:村镇银行;小额信贷;中山小榄村1导 论(一)选题背景1976 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村庄调查中做了一次尝试,他将 27 美元以借贷的形式,分发给 42 名村民用以支付他们制作竹凳的成本,这避免了他们遭受高利贷的剥削。随着这项实验的实施,一种新的放贷模式也随之产生——小额信贷。小额信贷业务是以农村居民、小微型企业和农业项目为对象,由农村金融机构向其提供无抵押或第三方担保贷款。这种新型金融模式也被看作是解决“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突破口,该理论可以简单解释为贫困居民由于人均收入低,因此他们将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这就造成这部分人群储蓄能力弱从而影响他们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得不到提升造成低产出,最终加剧低收入1。小额信贷业务在缓解贫困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引起了正处于改革阶段的中国的注意,因此中国于上世纪 90 年代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试点工作。在建立村镇银行之前,我国仅有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三大金融机构。然而在 2003 年初, 随着“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思想不断推进,中国农业银行将分支机构逐步撤离农村,农民主要依靠前两者提供金融服务。这使得我国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和竞争不充分的状态,造成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大部分中国农村地区都出现了金融空白等问题。特别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的业务模式,不但没有给农村居民提供生产所需的资金,反而是对农村居民的再一次剥削。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改善农村居民融资难1 纳克斯. 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 谨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6-13.2和落实全面小康等工作,国务院在 2006 年末放松了农村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政策,村镇银行的试点工作便在我国开展开来。(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研究的目的本文以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为例,研究分析村镇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村镇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2. 研究的意义(1)促使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