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复习目标: 1、 再次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具体要求 2、 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得分点意识 复习方法: 讨论法, 讲练法 复习过程: 一、 回顾旧知: 翻译的要求是什么? (1) 字字落实: 忠于原文, 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 (2) 句句通顺: 合乎文意, 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 (3) 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 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 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 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 意译, 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 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 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 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 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中 考 文 言 文 翻 译 公 开 课 一 等 奖 教 案 --第 1页中 考 文 言 文 翻 译 公 开 课 一 等 奖 教 案 --第 1页二、 高考命题意向分析: 文言语句翻译为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 赋分 9 分, 占文言文阅读的总分一半。 命题特点如下: 1.选句有三, 句子不甚长, 多为叙事性的。 2.考点全面而突出。 全面: 从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重要虚词到特殊句式, 乃至语气、 文意通顺,多有涉及。 突出: 对关键实词、 文意通顺的考查。 3.赋分点多, 几乎一字关乎一分, 不可不慎重。 且高考多为采点给分。 2013 年命题将继续保持这些特色, 命题趋向平稳、 平易、 平和。 三、 翻译下面的句子, 总结翻译方法: 第一组句子: 1、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太行、 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 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中 考 文 言 文 翻 译 公 开 课 一 等 奖 教 案 --第 2页中 考 文 言 文 翻 译 公 开 课 一 等 奖 教 案 --第 2页3、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保留法】 凡国名、 地名、 人名、 官名、 帝号、 年号、 器物名、 朝代、 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 古今通用词语, 皆保留不动。 第二组句子: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 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2、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3、 我奉王命, 义无屈。 公等有妻子, 徒死无益。 【替换法】 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