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标识制度—、适用范围: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二、每位来院就诊患者必须如实提供身份信息,接诊人员要适时做好宣教,同时建立门(急)诊手册。对病人信息逐一核实填写,主要包括姓名(监护人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医保(新农合)号码、居住地址等。有疑问的信息必须加以核实,门(急)诊手册信息将作为本次就诊期间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批量急诊患者;重症患者,包括在急诊科抢救的患者、急诊住院患者和急诊手术患者;意识不清、语言或听力障碍等患者;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氏患者要求佩戴绿色腕带,由接诊护士逐一核实并填写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腕带信息将作为其身份识别的依据。四、急诊留观患者,护理人员除在床头卡上标识姓名、床号、性别、年龄等信息外,还要求佩戴绿色腕带,床头卡和腕带信息将作为其身份识别的查对依据。五、住院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系统生成的住院号将作为其住院期间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病房接诊护士要逐一核实其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等,并填写在床头卡及红色腕带上。产科母婴同室或新生儿病室,使用母婴腕带,新生儿姓名、住院号、年龄等信息采用母亲的信息进行填写。床头卡、腕带信息将作为本次住院期间的身份识别依据。六、传染病、耐药菌等患者,要根据院感要求,在腕带、床头卡上做好标识,药物过敏患者除在门(急)诊手册、床头卡、腕带等相应栏内标识外,另需在床尾悬挂“药物过敏”醒目标识。七、门(急)诊手册、床头卡、腕带等信息要求准确、字迹清晰、工整、规范、可辨认。八、院科两级质控人员要对患者身份标识制度的落实有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 第 0 次修订2014.5 制定共 1 页第 1 页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及方法一、目的: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使正确的诊疗措施实施于正确的患者。二、门(急)诊手册(治疗单、申请单)、床头卡及腕带信息作为一切医疗、护理操作之前确认患者身份的查对依据。三、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个信息点对患者进行身份确认,如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等。四、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的唯一依据。五、对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在进行诊疗活动前,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等信息,须与门(急)诊手册(治疗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