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介绍两大块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要求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代表的例子等方面来进行对比。二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胞吞和胞吐,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这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老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本节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设置很好,有启发性和思考性,通过对比不同物质通过不含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葡萄糖不能通过脂双层,而小肠上皮细胞不仅能吸收水,还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很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探讨”并未将所有该提的问题和盘托出,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学生可能会问:“钠离子、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脂双层,但是却能够被细胞吸收,这是为什么?”也为后面讲述主动运输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培养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属于原理性的内容,但学生并不难掌握,通过自学课本,结合老师的动画课件演示,学生还是能很容易比较出三种方式的异同的。但是学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习题时,可能会有一定难度。老师先引导学生自学并总结对比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之异同,然后老师稍做点拨,最后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在精选的习题中,可以突出一些对坐标图表分析的题型,因为新教材越来越强调解读数学坐标图表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用坐标图表来表达一些结论。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教学价值。•教学目标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记忆各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分析得到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绘制相关曲线。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5.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教学重点1.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 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教具准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五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多媒体演示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用于指导学生对比学习三种运输方式的表格。(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五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