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概述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发热概述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发热分度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发热分度(腋温):体温36.2~37.4℃37.5~38℃38.1~39℃39.1~40℃大于或等于41℃状态正常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小儿发热病因•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二、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发热的分类发热的分类•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所致。引起的感染所致。•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1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22、抗原、抗原--抗体反应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抗体反应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33、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44、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心衰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心衰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发热的分类发热的分类5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特点是高热无汗)、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特点是高热无汗)a.a.物理性如中暑,日射病物理性如中暑,日射病b.b.化学性如安眠药中毒化学性如安眠药中毒c.c.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等颅内损伤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等颅内损伤6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类多为功能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类多为功能性的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热型较规则,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热型较规则,波动范围较小,多在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0.5度以内。度以内。发热的临床过程发热的临床过程•11、体温上升期: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疲乏无、体温上升期: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疲乏无力,畏寒或寒战。此时量体温不高甚至低于正常力,畏寒或寒战。此时量体温不高甚至低于正常范围。我们的护理措施要注意保暖如多加衣服,范围。我们的护理措施要注意保暖如多加衣服,多喝开水。多喝开水。•22、高热期:达高峰之后就会保持一定时间,此、高热期:达高峰之后就会保持一定时间,此时的护理措施要解开衣服加快散热或根据医嘱进时的护理措施要解开衣服加快散热或根据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3、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护理措施要指导家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护理措施要指导家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注意测量体温以防虚脱。注意测量体温以防虚脱。高热过久对机体产生哪些不良影响高热过久对机体产生哪些不良影响•11、高热使代谢增加,耗氧量也大大增多。体温每、高热使代谢增加,耗氧量也大大增多。体温每升高升高11度,基础代谢增加度,基础代谢增加13%13%。。•22、高热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高热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1度,心搏加快约度,心搏加快约1515次次//分,故心脏负担加大。分,故心脏负担加大。•33、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产生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