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的赏析品味语言,从语言修辞角度赏析。•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集中体现了散文语言之美,“赏析美景”可以通过品味语言进行,“体会美情”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进行。品味语言,一是品味词语的表现力。•“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有时,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的使用,就能让景物变得鲜明生动。品味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赏析】“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赏析】“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赏析】“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品味语言,二是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中,作者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来加强景物的形象性,让读者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赏析】“晒”“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这其实也是济南冬天之所以“温晴”在地理上的原因>。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调动感官,从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角度赏析。•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调动感官、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段景物描写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个角度来写景。“吹面不寒”、“母亲的手抚摸”、“微微润湿”、“‘轻’风”,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轻柔细腻;“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从嗅觉角度写春天的清香气息;“繁花嫩叶”,从视觉角度写春天红花绿叶、五彩缤纷的美景;“呼朋引伴地卖弄”、“唱”、“应和”、“响”,“清脆的喉咙”、“宛转的曲子”、“轻风流水”、“牧童的短笛”,“嘹亮”,从听觉角度写出春天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雨”像“牛毛”“花针”“细丝”,“密密斜织着”,描绘出了春雨的细密轻柔。整幅画面有形有声有色有味,让读者对“春”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感受。•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就要对这些景物描写片段多加体会揣摩,从形、声、色、味等角度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去感受自然景物之美。选择写景角度,从空间的变化角度赏析。•景物一般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作者总是多角度状写景物,有远景、近景,有俯视之景、仰视之景,定点观景、移步换景……这样的写景更加富有变化而不显呆板。•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