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文科历史出卷:纪元 (2016.1 )说明:本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 × 24 = 48分)1.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A.早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C.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2.鲁哀公十四年夏, 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 “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3.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成为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4.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 ,孟子提出“仁政”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5.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 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2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6.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A.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7.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 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 推动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