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众所周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部需要经常更换光源灯(钨灯或氘灯),一般来说这种工作均由仪器厂家的工程师来进行;如果仪器用户自己可以掌握这种更换和调整技术,既能节约等待时间又能节省维修费用,可谓一举两得。虽然有些用户也曾经自行尝试过这种工作,但往往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则是没有掌握要领,他们将这种更换光源灯的工作看做与更换室内照明灯泡的性质一样,认为只要换上的光源灯被亮即万事大吉;为此、我以日立U-3010 型分光光度计为例,谈谈这方面的调整要领。 (二)光源灯室的构造: (1)简易型的仪器 一般简易型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室仅仅设计了一支钨灯来涵盖整个波长区域的使用,由于钨灯的能量在紫外区很弱,因此、此类仪器在紫外区的测量信号的噪声较大。 当然、也有专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如液相检测器或核酸蛋白仪等),同理、光源灯就改用一支氘灯了。 (2)中、高档型的仪器 为了保障在 190~1100nm区域内的高信噪比,目前的仪器均采用两只光源灯互补使用,即在紫外区采用氘灯,而在可见区使用钨灯,两只灯的选择采用旋转光源镜来切换;图-1就是这种光源室的鸟瞰实例图(注:图以日立U-3010 机型为例,以下同); 图中左侧是氘灯,右侧是钨灯,上方是去往单色器的进光孔,下方就是转换光源镜。 图-1 、 灯室鸟瞰 (三)光源灯更换后为何要调整? 分光光度计有一个技术指标,称为“基线噪声”,也就是“信噪比”,英文表示为S/N;简单地讲信噪比越大测量的结果精度越高。要想达到最佳信噪比,光源的调整就凸现重要了;关于这个调整的物理意义,用仪器术语解释:就是让光源灯发出的实际光束与光路理论光轴完全重合。用形象语言解释:就是让光源发出的光束的最强点完全照射到仪器单色器的入口狭缝的中央处。 由于安装光源灯的灯座一般是固定式的,加之每支灯的构造的微小差异,致使其发射出的光束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所以更换光源灯后,很难保证光束的最强点照射到狭缝的中央处,这是客观存在。为此、唯一可以补偿这一缺憾的办法就是调整光源镜的反射角度。但是对于许多使用者而言,往往不清楚这个调整步骤的重要性。一般来讲、含有氘灯和钨灯两种光源的仪器的光源镜均可以调整,图-2 就是日立U-3010 分光光度计灯室内光源镜的示意图: 图-2 、光源镜示意图 示意图说明: Screw: 为内六角调整螺丝,共三个,分别为A,B,C; Nut: 为锁定螺母(调整螺母时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