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培训课题】: 创伤急救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在发生事故后或受到创伤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减小创伤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授课主要内容】:1、人工呼吸 2、心脏复苏 3、止血 4、创伤包扎 5、骨折临时固定 6、伤员搬运 【重点难点】:掌握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技术要领。 【授课内容及步骤】:按教材根据井下创伤的特点,结合井下创伤的救治经验详细编制本章节教学内容: ▪ 1、人工呼吸技术 ▪ 2、心脏复苏技术 ▪ 3、止血技术 ▪ 4、创伤包扎技术 ▪ 5、骨折临时固定技术 6、伤员搬运技术 一. 现场急救概述 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及救护程序 1 、安全原则:作为第一反应人或救护员抵达现场后,首先必须评估现场情况,确保自身、伤病员以及在场人士的安全。 2 、无危害原则:确保救护人员的行为对于患者来说是有益 无害的,不 会 加 重患者的损伤或病情。 3 、寻 求帮 助 原则:寻 求现场的旁 观 者,协 助 处 理 伤病员或拨 打 急救电 话 。 2 4 、生命支持原则:通过止血包扎,辅助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救护行为来进行。 5 、争取时间原则:现场救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第一环节----早期通路:包括第一反应人在现场发现危重病人后,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基本评估、判断,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求援,这是患者得到专业救治的前提。 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第一反应人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是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后实施心脏除颤、高级生命支持的最好措施。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 1 、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2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 、瞳孔散大。 4 、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出现全身肌肉松软,甚至有大小便失禁。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做综合性判断,因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二.徒手心肺复苏(CPR)操作方法 1 、判定病人有无意识 轻轻拍击病人肩部,高声喊出“喂,你怎么了?”如果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 2 、呼救求援 一旦初步确立病人神志不清,应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