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 4 万 km 。地球的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km 。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经线(又叫子午线),指示的方向是南北,长度相等。纬线是半径不等的圆,指示的方向是东西,长度不相等。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零度纬线是赤道。 3.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 20W、160E 划分的。 4.地球是绕地轴自转的,周期为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是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是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公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5.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动到赤道上时,这一天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 3 月 21 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 度的固定倾角。这是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比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高。 7.在北极地区可见极昼现象,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终日不落,则太阳在天空中做顺时针环形运动。居民楼上的热水器装置冬夏季节相比,夏季应平(平、竖)一些。 8.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温带和热带的界线是南、北回归线。 温带和寒带的界线是南、北极圈。 9.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地图上的比例尺小,则表示的范围大,但内容粗略。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此处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11.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区叫大陆架。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欧洲。 25.从全球的气温分布来看,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相比较:夏季陆地的气温高。 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过后两点。 26.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