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研究摘 要 在我国的大学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如基础知识、技能、习惯、方法、环境、制度等,使得大学英语学困生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当多的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厌倦感极强,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个别学生几乎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最终成为英语学困生。本文根椐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和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心理方面,对学困生进行干预的研究,强调强化学习英语的动机,并给予心理暗示;并结合英语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出具体的有效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帮辅措施,解决学困生在英语单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学困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大学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大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研究i引言 “学困生问题”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的大学阶段,学困生也相当普遍,尤其是英语学困生,与其他科目相比较而言,所占比例要高得多。这引起我国教育界许多人士的关注:是英语难度大吗?为什么英语学困生只增不减?大家的目光多集中在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上。本文另辟蹊径,从学困生的心理和非智力角度,对大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探讨,并探索出大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方案。ii1 概念阐述要研究大学英语学困生,必须明确学困生的概念。自 Kirk 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学习困难”以后[6],随着“差生”、“后进生”等的深入研究,大家的注意力才从这类学生的认知原因,转移到非认知因素上来。比如,不良的行为、情绪意识、心理等对其学习的负面影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思考习惯和学习方式方法等对其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的非认知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比认知因素造成的影响大得多。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两个智力相近的学生,而成绩却悬殊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困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持续困难状态的学生”[7]。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大多数教师仅从学习成绩上来给把学生分类,分数低的就是学困生。这些界定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综合上述各地公认的研究标准,我们将学困生界定为:本人没有明显的感官方面的困难或障碍,但实际的学习成绩与其正常智力期望之间存在明显差别的学生。同理,大学英语学困生就是:在感官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其英语科目与其他学习科目的成绩存在着显著差异的学生。2 大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