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1859~1952)是 20 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硏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为堪与《理想国》和《爱弥儿》相提并论的专著。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命题关注正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与孩子自己的生活相适应,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它应适应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杜威提出“生命教育”在本质上是针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需要改革过时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其更有活力,更有趣,更有效,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社会改革。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可见,“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杜威之所以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能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2. 教育即生长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杜威的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尤其是,杜威要求尊重儿童但不同意放纵之,这是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区别,“教育即生长”所体现出的儿童发展观也是杜威民主理想的反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