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培训基本概念与一般常识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注:本公司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有噪音、粉尘等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002年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了《职业病目录》,规定了共10类115中职业病,在本公司职业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有:尘肺、噪声聋等等。•要构成《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患病主题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B.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C.必须是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D.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为了进一步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卫生部于2010年1月22日发布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已从2010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和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对于职业病方面应该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噪声危害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觉敏感度的下降、听阈的升高,亦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控制防护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其他相关职业病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未列入职业病目录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如: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由于微机的大量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是关注的重点。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等。其他如一些单调作业引起的疲劳、精神抑制、缺勤增加等;夜班作业导致的失“眠、消化不良,又称为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还有些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紧张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等。某些工作的压力大或责任重大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加等也会对人体带来影响变化。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申请与受理(1)时效审核: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申请鉴定。(2)材料审核当事人申请鉴定时,应如实填写《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A.职业病诊断证明书B.职业史、既往史C.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表D.职业健康检查结果E.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F.其他必要的有关材料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应告知申请人有关申请鉴定相关事宜,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