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2临床医学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54 学时讲课学时: 36 学时见习学时: 18 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康复治疗、美容选修课程: 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教学基本要求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 。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 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 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 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 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CT、 MRI 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胃肠与肝胆胰脾、 中枢神经系统和介入放射学等几个系统。结合本专业特点,增加了乳腺影像学。 应用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以X 线为基础,适当讲授CT、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 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肝胆胰脾、中枢神经系统重点介绍CT、MRI等影像学表现, 符合新教材要求,体现临床实用价值。 介入放射学是三大治疗体系之一, 介入放射学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介绍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内涵以及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