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 第 1 页 一、名词解释 1、矿物: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一定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2、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刻划和摩擦的能力。 3、解理(劈开):矿物晶体在外力敲击下,沿一定晶面方向裂开的性能。 4、断口:矿物在外力敲击下,可沿任意方向发生无规则断裂破碎。 5、层理:是指一个岩层中大小、形状、成分和颜色不同的层交替时显示出来的纹理。 6、片理构造:岩石中矿物呈定向平行排列的构造称片理构造。 7、风化作用:地表及地面以下一定尝试的岩石,在气温变化、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和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作用。 8、软土的触变性:软土受到振动,海绵状结构破坏,土体强度降低,甚至呈现流动状态,为触变。 9、冻土:在高纬度和海拔高的高原、高山地区,一年中相当长一段时间气温低于0度,这时的水分冻结成固态的冰,冰与土冻结成整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土,称为冻土。 10、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指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11、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1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 13、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14、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都称为褶曲。 15、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6、绝对年代法: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17、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18、地质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19、工程地质图:一般是在普通地质图的基础上、增加各种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而成。 20、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2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下滑,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 22、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向下崩落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