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维加墓地(Carlo Scarpa)(2007-11-26 20:07:28) 标签:文学/原创 文化 房产 现在的中国建筑正处于一种大规模建设时期,有点象西方国家的20世纪的大工业化时期。当代的中国建筑继承了当时主流的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密斯、格罗彼乌斯所倡导的设计风格。其实在西方除了这种主流的现代主义外还有象意大利的殿堂级的建筑师Carlo Scarpa这种现在被称为“晚期现代主义”的代表,象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一样不排斥传统,注意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注入到现代建筑中去。意大利的建筑史学家Manfredo.Tafuri称他的特异独行是现代商业文化的反向力。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史学家K.Frampton则表示 Carlo Scarpa的建筑是 20世纪建筑的分水岭,尤其是他用蒙太奇的手法组合多重元素更是独树一帜。Carlo Scarpa强调不应把建筑设计当作抽象的图面内容,与施工无关的原则,建筑师应是“工匠中的工匠”。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现方案设计与施工设计的脱离,施工与设计的脱离,造成了建筑设计只是纸上谈兵。研究 Carlo Scarpa的作品对我们有着比较强的现实意义,帮助我把握建筑设计的本质,建筑设计的真实性在于建造。 维加墓地Carlo Scarpa的最后一个作品(图一)。 墓园位于意大利北方小城特莱维索附近的桑.维多,基地紧邻桑.维多公墓,约 2200平方米,呈 L形。墓园外缘由略向内倾的矮墙围合,园内分布了三个中心(图二): 带方亭的水池、坟墓以及小家庙。这个墓园表达了将死亡转向了对生命的回响和召唤。墓园内的大片草坪被抬高了几十公分,这使在园外的人看不到里面而园内的人却能将外面的教堂和田野尽收眼底。园内绿草葱葱,藤蔓蜿蜒,水面明净,睡莲盛开,俨然是一个活泼的园林。斯卡帕将一种对生死轮回的坦然和宁静带给了这个墓 园,使其成为一曲对死亡的礼赞。 大多数建筑设计是由整体来决定的,部分、细部是寓于整体之中的。设计的开始是由构造出大的体块,再一步步地深入细部设计。而 Carlo Scarpa给我的感觉是由细部来决定的,一个细部可能成为他设计的起点,这个细部成为他的作品的统率,平面、立面、剖面在无数次地重复这个细部手法,把特定的细部符号化,当作一个“母题”反复运用,以达到建筑本身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就象古典建筑中的柱廊、拱券一样 被反复运用,给人一种精雕细刻的感觉。在维加墓地中,他将锯齿形的做法(图三) 运用到立面,形成立面的凹凸感,捕捉阳光下的阴影,运用到墙的端部,表现墙的厚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