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家庭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又称为帕金森综合征,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减少及姿势 障碍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分为特发型(即帕金森病)、症状型(外因型) 和系统变性型(附加型)三大类,其中以帕金森病最常见。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 统变性疾病。发病大多起自 50~60岁,在 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达1%,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和震颤为主要症状。 一、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现 (一)静止性震颤 一般来说,帕金森病大多于中年以后(40~60岁)起病,震颤呈曲线型、静止性震颤,这种震颤的特点是:患者于肌肉放松的静止位时,两组作用相反的肌肉交替性收缩,出现该肌屈曲与伸展、内收与外旋、内收与外展等交替性不自主的节律运动。帕金森病引起的静止性震颤发展顺序有一定的规律,通常由一侧开始,扩展至同侧另一肢,然后发展至对侧上下肢。如:以右上肢起病者,则首先延及右侧下肢,再扩展到左侧上肢,最后累及左侧下肢。而以左侧下肢起病者,则先延及左上肢,再扩展到右下肢,最后累及右上肢,其发展顺序呈“ N”字型。同样,倘若从右下肢或左上肢起病者,其发展顺序呈“Z ”字型,最后通常出现四肢静止性震颤。少数帕金森病患者震颤始终局限于偏侧,但均极少累及头、颈、躯干等部位。 (一)强直 多自一侧上肢的近端开始,逐渐蔓延到远端、对侧以及全身。面肌强直,动作减少,形成所谓的“面具脸”,表现为面部无表情,不眨眼、双目凝视等。颈肌和躯干肌强直形成“屈曲体态”。受累肢体肌张力高,在关节被动活动时,伸屈均匀性的阻力增高,称“铅管样强直”。如病人合并震颤,则在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如齿轮在转动一样,称为“齿轮样强直”。肌强直严重时可引起肢体的疼痛。 (三)运动减少 患者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尤以始动作时为甚。运动减少合并强直,造成生活上的困难,如坐下时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自行翻身。精细动作,如用手指系解纽带不能顺利进行。若得到视力的帮助,运动障碍可稍有改善,例如扣衣袖的扭扣比扣颈部的扭扣要稍容易一些。严重时进食饮水常引起呛咳。书写困难,而且越写越小,称为“小字症”。言语减少,低沉单调。行走时上肢的协同摆动动作减少,步距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常见碎步前冲,称为“慌张步态”。 (一)其他症状 疾病晚期姿态反射失常,容易倾跌。由于中脑盖部至边缘回的多巴胺传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