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一、“九五”测绘事业发展的主要进展和“十五”所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测绘事业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推动传统测绘业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以下四个方面的进展,对测绘事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一是确立了我国基础测绘的分级管理体制。1995 年国家测绘局对全国基础测绘实行了分级管理,合理划分了中央和地方对基础测绘的职责权限。1997 年,国家计委将基础测绘正式列入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央财政增设了基础测绘专项经费。全国已有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5个计划单列市将基础测绘纳入了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我国的基础测绘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是基本建立起我国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测绘部门积极应用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等为主体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对传统测绘技术体系进行改造,加大了对科技攻关和数字化设备的投入力度,注重培养和引进测绘高新技术人才,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采取中央、地方和单位配套投入的方式,建成了十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基本确立了基础地理信息从采集、处理、维护更新到产品生产制作与应用服务的运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数字化测绘的生产力水平。三是大力开展了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的规模化生产和测绘应用服务。各级测绘部门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成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 1:25 万地形和地名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了大地测量数据库;开展了七大江河流域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启动了全国 1:5 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推进了 1:1 万及更大比例尺数据库的建设。向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区、市)政府及时提供了最新的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同时,还加快了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积极开展了省级政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外交部共同开发研制了《我国陆地边界谈判与管理信息系统》,参加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大中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及南极、北极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考察等工作。四是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测绘事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地图审核管理办法》、《测绘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基础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