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试工具的使用说明 1. atop atop 是一个高级的Linux 系统全屏性能监视器,会定期的显示CPU、内存、磁盘、网络的负载信息。 在终端输入./atop 会出现如下界面: 2 在界面中键入‘m ’,就会显示每个进程的内存情况,如下图: 3 在界面中键入‘s’, 就会显示与调度有关的进程信息,如下图: 4 在界面中键入‘v ’,就会显示每个进程的全部信息,如下图: 5 在界面中键入‘c’,就会显示每个进程的命令行,如下图: 6 2. bonnie++ 1.使用说明 -d:在测试时会生成一些文件,并读或更改这些文件。这个参数是设置测试文件放置的路径。 -s:单个测试文件的尺寸。这个参数值必须大于等于 2 倍测试使用的内存。测试时应该用大文件尺寸。 -m:测试的机器名称 -r:测试需要用多少内存。如果省略这个值,则会用全部的物理内存。 -x:循环几次 -u:指定执行测试的 OS 用户。当不是以 root 执行时,必须显式指定。 -g 测试文件的组,默认是执行 bonnie++的当前用组。 -b 在每次写文件时调用fsync()函数,对于测试邮件服务器或者数据库服务器这种通常需要同步操作的情况比较适合,而不使用该参数则比较适合测试copy 文件或者编译等操作的效率。 2.结果分析 下面看一个测试结果,通过这个结果我们解释一下到底 bonnie++在测试过程中都作了什么,而每一个输出的结果又表示了什么。 7 依次解读一下,从Writing w ith putc()开始到Delete files in random orde…结束,这是bonnie++作的12 项测试,这12 项测试依次对应12 项结果,而这12 项结果又被分为了5 大类,分别是Sequential Output(写测试),Sequential Input(读测试),Random Seeks(读写测试),Sequential Create(顺序读写文件测试)和Random Create(随意读写文件测试)。 那么测试步骤和测试结果依次对应的顺序就是: Writing with putc() -> Sequential Output 的Per Chr Writing intelligently -> Sequential Output 的Block Rewriting -> Sequential Output 的Rewrite Reading with getc() -> Sequential Input 的Per Chr Reading intelligently -> Sequential Input 的Block start 'em -> Random Seeks Create files in sequential order -> Sequential Create 的Create Stat files in sequential order -> Sequential Create 的Read 8 Delete files in s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