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九章 消 退 聪明的老人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批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天早上在他住所外吵闹,谁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果然,一连几天,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就这样,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吵吵闹闹也能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予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谁还给你叫”,再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老人终于得到了清静。 引自 2 0 0 4 年 1 0 月 8 日《解放日报周末书摘》 故事中的老人真是一个聪明的老人呢。可是为什么老人这样做,孩子们就开始不愿意吵闹了呢?控制孩子们吵闹行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本章我们将详细地介绍这一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来矫正个体的不良行为。 第一节 消退的概念 在上述《聪明的老人》这一例子中,老人采用给予报酬的方法对孩子们吵闹的行为进行了奖励,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老人逐渐地减少了奖励,并最终完全不给予报酬,这使得孩子们吵闹的行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了。这一行为的变化同我们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以及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实验中所提到的行为消退非常相似。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仅仅呈现条件刺激物,不再给予无条件刺激物,即不再给予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发射就会逐渐减退直至消失。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白老鼠按下杠杆却没有食物滚落下来,那么,白老鼠按杠杆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这一行为变化的规律就是消退的规律。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一、消退的定义 2 行为矫正中的消退(ex tinction)指的是,在某个情境或者刺激条件下,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但反应之后并没有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在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简单地说,消退就是对以往强化过的行为不再进行强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得行为的发生率逐渐地降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在无意中使用消退技术,比如,当别人喊自己绰号的时候不予理会,慢慢地别人也就不再喊自己绰号了;去某家店买东西总是没有买到符合自己心意的物品,去这家店的次数也就减少了;每次孩子哭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