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临床危险值报告制度及流程1、“危险值”(超生命警戒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2、建立危险试验项目表与制定危险界限值,并要对危险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关注来自急诊室、重病监护室、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标本。3、 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作报告危险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程序,实验室检验人员发现超过危险界限值的检验结果后,要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值班护士重新进行抽血复核,经复核后结果仍超过危险界限值,要及时通知临床值班医生或护士,并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4、 临床科室建立危险值报告登记本,临床值班护士在接到检验员人员抽血通知后,应立即进行抽血检验,接到危险界限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同时在危险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报告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5、 临床值班医生在接到危险界限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及时进行识别,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是否存在缺陷,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并作好相关记录。6、 在实验室操作手册中应包括危险界限值试验的操作规程,并对所有和危险界限值试验有关系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进行培训。7、 医院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险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由于有了危险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险值报告”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8、 临床检验的“危险值报告”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条件,积极制造条件,逐步建立检验医师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超生命警戒值(危险值)序项目低值或高值1 凝血酶原时间(PT):<35 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TTP)>100秒2 白细胞计数:低于 2.0×109/L或高于 40.0×109/L3 血小板计数:低于 30×109/L或高于 1000×109/L4 血红蛋白:低于 60g/L 5 红细胞压积:低于 18% 6 血清葡萄糖低于 2.8mmlo/L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