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衡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2 0 0 9 《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2 0 0 9 年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面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总结前一阶段我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交流各地服装产业转移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下面,我就服装产业转移有关情况向各位代表报告工作,请提出意见建议。 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服装产业转移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信息化技术的迅捷发展又加速了这一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为国家和企业间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条件。时空限制不复存在,在北半球消费的产品,可能在南半球生产。正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国际产业转移、国内区域产业转移应运而生。 相关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本世纪初,全球已完成了三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一是 2 0 世纪 5 0 年代美国将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二是 2 0 世纪 6 0 至 8 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三是 2 0 世纪 8 0 至 9 0 年代,“亚洲四小龙”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向中国沿海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当前,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已经到来。 历史证明,每一次国际性产业转移,都给承接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跨越式的经济增长。正是由于 2 0 世纪 8 0 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才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服装产业的起步与发展得益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做法。上世纪 8 0 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去。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积极承接来自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获得了产业起步阶段的原始积累,学习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承接转移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2 0 0 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更深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