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温度计》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的第一节课,与第二节课构成本章的第一单元。本节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基础,也是学好热学的基础。因为温度的概念是理解有关内能及热量等知识的前提,同时,温度计是大纲要求“会” 使用的量具之一。在本章第二单元“物态变化” 中,也要用温度计来研究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特点。教材的编者在第一章安排刻度尺,这一章又介绍温度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强化学生养成学习使用量具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其他量具(如天平、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及变阻器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另外,这一章学习的许多知识,是学生理解地理课讲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对学生学好化学课中的物质性质也很有帮助。 2、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实验用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其依据有 :①大纲对温度计的要求是“会” 这一层次;②温度计是生产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量具之一,学生学会使用实验用温度计,则其它温度计的使用也就不难学会。 本节的难点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及刻度原理,它同时也是本节的另一重点。因为传授科学研究方法是物理教学的一大任务,只有当学生在体会到物理科学研究的内在美时,他们才会对物理产生自发的浓厚兴趣,并从中得到创新思维的启迪,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而温度计中所体现的实验设计原理较为复杂而富有创意。它所体现的设计原理主要有: ①平衡原理— — 温度计与被测液体达到热平衡。温度计的液柱不再变化时,示数即被测液体的温度。 ②转化原理— — 把被测液体的温度转化为温度计液柱的高度。是看不见向看得见的转化,微观无规则运动向宏观有规则运动的转化。 ③放大原理— — 温度计内径做得很细小,以使观察的现象明显,能体现出温度的细小差别。 这些内在的科学“美” 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但它们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十分有益。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及本校的学情和教学条件,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实验探索法,引导学生分组探索实验,具体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及其规定;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及刻度原理。 2、能力目标:会使用液体温度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量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