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报告 XX 县区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 项目申报材料 根据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关于报送“2009—2012 年城市供水 水 质 保 障 和 设 施 改 造 规 划 ” 项 目 的 通 知 》 ( 建 办 城 函[2009]502 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供水水质专项调查的通知》(建办城函[2009]503 号)文件精神及省建设厅、市建设局的有关要求,现将 XX 县区供水现状、水质情况及 2009 年—2012 年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项目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城供水现状 XX 县区位于 XX 省北中部,忻定盆地东北部,东临五台,西毗忻州,南连 XX 县区和阳曲,北接原平,全县总面积 865 平方公里,目前,XX 县区总人口 21.71 万人,XX 县区人口 5.55 万人,建 XX 县区面积 5.4 平方公里。 XX 县区城供水工程于 1987 年开工兴建,供水能力为 0.2 万立方米/日,2003 年经省发改委批准,对水源井和供水管网进行改造,目前有水源地 1 个,水厂 1 座,水井 5 眼,供水能力为 1.52 万 m/日,其中公共供水能力 0.98 万 m/日(自建供水能力 0.54 万 m/日),公共供水水质委托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机构监测。 二、设施改造项目和水质保障 根据《XX 县区城总体规划》,至 2010 年,县城人口规模将达到 6.5 万人,县城用水量将达到 2.46m/日,由于自备井取水均为地表水,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县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决定在 2010 年13333 前关停自备井,现公共供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供水需求;现供水主干管网大部分为灰口铸铁管,其内部容量生锈,影响水质,且施工复杂,维修难,应更换新型的优质合格管材,配水管网管径偏小,呈零散形枝状布置,“跑、冒、滴、漏”较为严重,特别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供水管网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现水源地位于县城西北部,根据《XX 县区城总体规划》,县城框架向东南部拉大发展,现水源、水厂已不能满足,急需开辟新的水源地,新建水厂,对供水管网新建、扩建、改造。XX 县区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委托 XX 市供水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 省 XX 县区城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省计委晋计城环发 [2003]241 号文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晋计设计发 [2004]155 号文件对县城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