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海陆变迁》说课稿各位教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海陆变迁》,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共两个课时。下面我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流程。一、说教材内容(一)我们知道:“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的载体,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表达,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信息源泉。”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来讲,本节课选自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的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与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又为区域地理有关章节地理成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不仅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还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针对新课标的课程标准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新课标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所以我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动;能够说出“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世界火山与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于是我把对“大陆漂移学说”相关证据的寻找的探究作为本节课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主要通过对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第 2 页断地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镜头而已,培养学生一切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三)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十一二岁的年纪,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为: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地表宏观地形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学情分析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备课的质量,更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的程度,教师若想与学生互动成功,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与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