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科医师 /住院医师培养标准医学影像科细则(讨论稿)医学影像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 ,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 MRI)、介入性放射学; 2.超声医学( US),包括 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 ,包括γ 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 (SPE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 )和介入核医学。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专科培养阶段( 第 1~3 年)一、培养目标着重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研工作。二、培养方法第一年、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专业组内培训6个月、各专业组之间培训6个月。其轮转时间依所从事专业不同而异。第二年、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4个月、外科4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4 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进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 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外科的培训时间)。第三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三、培养内容与要求(一)第一年的第1~6月:本专业组内培训1、轮转目的:2 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为下一段时间至各临床科室轮转奠定基础。2、基本标准:(1)影像医学科 (包括介入治疗)在本科内技术组及五个专业组(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和介入组)内轮转,每组时间为 1 个月。掌握: 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X 射线、 CT 和 MRI 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熟悉:影像医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及其诊断原则,了解影像医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学习和熟悉: 影像医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原则,并完成表1 所列疾病、例数的报告书书写。表 1 系统(检查技术)疾病 /操作名称例(次)数神经系统(以 CT 和 MRI 为主)脑出血5 例脑梗死5 例脑肿瘤5 例呼吸循环系统(以平片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