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习题答案)(DOC) 1 1 1 -90-70 50+84 答: 120+18 其补码形式分别为:(120)补=01111000 (18)补=00010010 01111000 + 00010010 10001010 由于 Cs=0 ,Cp=1,因此有溢出,结果错误-33-37 其补码形式为:(-33) 补=11011111 (- 37)补=11011011 11011111 +11011011 10111010 由于 Cs=1, Cp=1,所以没有溢出,结果正确-90-70 其补码形式为:(-90) 补=10011100 (- 70)补=10111010 10011100 2 +10111010 01010110 由于 Cs=1, Cp=0,所以有溢出,结果错误50+84 其补码形式为:(50) 补=00110010 (84)补=01010100 00110010 +01010100 10000110 由于 Cs=0, Cp=1,所以有溢出,结果错误1. 请写出下列字符串的ASCII 码值。My name is Zhang san. 4D 79 6E 61 6D 65 69 73 5A 68 61 6E 67 73 61 6E 2E 第 2 章 80X86 微机系统习题与思考题1. 微型计算机主要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各3 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微型计算机主要由输入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出设备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分别是: 1、输入设备通过输入接口电路将程序和数据输入内存;2、运算器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它是指令的执行部件;3、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负责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出整个指令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操作的控制信号,控制运算器、存储器、输入 /输出接口等部件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原始操作数、运算的中间结果数据和最终结果数据; 5 、输出设备是 CPU通过相应的输出接口电路将程序运行的结果及程序、数据送到的设备;2. 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是什么?答: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是:第一代( 1946~1957)——采用电子管为逻辑部件,以超声波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管、磁芯和磁鼓等为存储手段;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4 第二代( 1957~1965)——采用晶体管为逻辑部件,用磁芯、磁盘作内存和外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第三代( 1965~197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磁芯、磁盘作内存和外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 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第四代(1971~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为主要部件,以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为内、外存储器;在软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