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心随身变,适应伴随我成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技能目标:学会融入新环境,适应新集体的方法并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情感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魅力。教学重点: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并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新环境。教学难点:学会并掌握融入新环境适应新集体的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导入:各位同学,进入中学之后呢,你有没有发现中学生活与我们以前过的小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请各位同学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有什么样的不同?(谈论时间5 分钟)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既然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不同,那我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学课程的科目增多:小学只有语文、数学、英语和品德、科学等,中学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难度增大,作业量也变多。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转变,每节课需要吸收的知识容量增大。作息时间不同,增加了晚自习。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发生变化。我们每一个人在进入这样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部分同学会出现适应性问题, 那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并解决进入中学的第一个问题,如何适应新环境。一、什么是适应?适应是用来表示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如对外部物理刺激变化的适应和对社会行为变化的适应。二、中学新生校园环境中常见的适应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学生常见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变化不适应:有些孩子在小学中出类拔萃, 到了中学之后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生由过去的佼佼者变的泯然众人矣。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带来压力:①中学课程设计着重于知识传递的信息量,不像小学那样趣味性浓厚; ②课程难度增大, 抽象内容增多, 形象内容相对减少;③中学教师不再手把手的教学生,不少学生不知如何去学习; ④父母长辈的能力有限,所提供的学习上的支持变少,学生必须依靠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学生离开原来的熟悉的校园,同伴和老师, 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要与新的环境相适应,这使得部分学生一时难以应付。有些学生从农村来到了城市, 面对陌生的环境, 加上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免会想念以前的学校; 同时有些学生开始离家住校, 在校住宿和在家的环境完全不同,学生在校生活就要自己照顾自己,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吃饭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