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的第一个 VB 程序》教学设计盐城中学 何娟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一节共分三个课时,这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前一课时集中介绍了 VB 集成开发环境和界面设计,这一课时通过一个实例介绍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完成 VB 基本知识和技能讲解。教材中此部分内容详细清楚,对学生上机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二、 学情分析上节课主要介绍了 VB 集成开发环境、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熟悉了标签、文本框和命令按钮等基本控件机器属性设置的操作,本节课在熟悉界面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尤其是代码设计。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而一般人对于程序设计有着“难”的偏见,因此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畏难情绪。因此老师应充分了解这一点,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同学体验成功的欢乐,在揭开“编程”神奇的面纱的同时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熟悉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让学生了解事件、事件驱动机制等基本概念。★ 学生能独立的完成一个简单的 VB 程序。2、 过程与方法★ 设问导入新课,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沟通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既考验其动手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又避开纸上谈兵,理解不透彻。老师在分析一个完整的程序基础上布置难易适中的任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培育学生勇于实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培育学生的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重点: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 难点:学生在熟悉编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沟通合作学习六、设计思想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而在本节课中就坚持了以老师为主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