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PM基础知识VIP免费

PM基础知识_第1页
1/6
PM基础知识_第2页
2/6
PM基础知识_第3页
3/6
PM 基础知识 日期:2007-1-30 源自:互联网 网友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 】 1、什么是 PM 所谓 PM是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Maintenance)和生产维修(ProductiveMaintenance)的英文首字母的略语,在日本设备工程协会的 PM用语集上有如下定义。 预防维修-是指从预防医学的立场出发,对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注)在预防维修由国外引进我国的最初阶段:即算作 PM。 生产维修-是提高设备生产效能的最经济的维修方法。其目的在于从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以致维修的全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在设备的一生之中,设法减低设备本身价值和维修等有关设备使用的一切维修费用,以及由于设备劣化而带来的损失等全部费用,用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作为它的手段,有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 我国最初引进 PM的时候(约在 1951年),对于事先防止设备故障的活动,叫做“预防维修”,其后,约在 1954年,自从美国 GE社特别强调提高生产效能以来,也就是提倡意味着赚钱维修的生产维修以来,PM就形成含有两种意义的词汇,而今天说 PM就只是意味着“生产维修”。关于“预防维修”在日本语中多用预防保全一词。 2、PM的发展过程(参看表 1) PM 一词最初引进我国是在 1951年(昭和 26年),即所谓战后。那时,从废墟上重建了军需工业,随之以此力图转向现代化工业,逐渐走向活跃的开端。 在日本通过化学工业和其它,以所谓安装工业为中心的日本能率协会的顾问活动,用报告会、出版刊物等极力宣传;与其在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维修,不如采取美国那种更为经济的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进行维修的 PM方式,从而开始出现预防维修的热潮。 其后,在 1954年(昭和 29年),如上所述,根据 GE社的经验又开始提倡生产维修。 表-1 PM发展过程 年代 1951年(昭和26年) 1954年(昭和29年) 1957年(昭和32年) 1960年(昭和35年 1962年(昭和37年) 1971年(昭和 46年) 发展过程 PM Produtive Maintenance PM 预防维修 PM Produtive Maintenance PM 生产维修 CM 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 改善维修 MP Maintenance Prevention MP 维修预防 Relability Engineering 可靠性工程 TPM Total PM 全员参加的PM 特征 我国最初引进预防修理中心 以提高生产为目的的维修,由美国 GE社所提倡 强调改善,设备素质的改善 强调新设备的PM设计 强调可靠性和维修性 由日本设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