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应用之一: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二)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三)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第二节、免疫细胞检测(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二)淋巴细胞功能测定第三节、免疫分子检测(一)免疫球蛋白测定(二)补体测定(三)细胞因子检测(四)CD分子、表面受体和粘附因子的检测(五)HLA分型第四节、免疫学诊断与检测(一)疾病相关因子检测(二)免疫功能检测(三)免疫学监测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reaction)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发生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反应。在合适条件下所进行的体外反应中,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呈现某种反应现象(如凝集、沉淀)。由于试验所用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又称血清学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应用:1、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2、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3、定性或定量检测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或辅助诊断;4、用已知抗体检测半抗原物质抗原抗体反应特点:1、特异性2、抗原‐抗体结合的带现象与可见性3、可逆性4、抗原和抗体性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结合的带现象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酸碱度2、电解质3、温度4、抗原和抗体性质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1、凝集反应:a、直接凝集b、间接凝集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协同凝集试验e、微粒捕获酶免疫分析技术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2、沉淀反应(1)双向免疫扩散(2)免疫电泳(3)免疫比浊3、补体参与的反应4、免疫标记技术(1)免疫荧光法(2)酶免疫测定(3)免疫组化技术(4)放射免疫测定法(5)免疫胶体金技术(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7)免疫印迹法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双向免疫示意图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免疫电泳示意图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酶免疫测定: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酶免疫测定:2)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酶免疫测定:3)BASELISA‐第一节、基于抗原抗体的检测免疫印记法第二节、免疫细胞检测(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常用葡聚糖‐泛影葡胺(又称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分离。其原理为:红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比重(约1.092)大于PBMC(约1.075),将抗凝血叠加于分离液(比重1.077)液面,通过低速离心可将不同比重的细胞分层:红细胞沉于管底;多形核白细胞密集布于红细胞层与分离液之间;血小板悬浮于血浆中;PBMC则密集于血浆层与分离液界面。第二节、免疫细胞检测(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2、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淋巴细胞为不均一群体,可借助其表面标志及功能差异而分为不同群和亚群。(1)尼龙棉柱分离法:将淋巴细胞悬液通过尼龙棉柱,B细胞易与尼龙棉黏附而滞留于柱上,T细胞则不黏附,借此可分离T细胞与B细胞。(2)E花环分离法:成熟的人T细胞表面表达CD2,即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能与SRBC结合而形成花环,花环形成细胞因比重增大而沉于管底,经密度梯度离心可与其他细胞分离;用低渗法裂解花环中的SRBC,即获得纯化的T细胞。(3)洗淘法(panning):将抗特定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培养板,加入淋巴细胞悬液,表达相应表面标志的细胞即与抗体结合于培养板表面,通过洗涤而将其与悬液中其他细胞分离。(4)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指借助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luorescentactivatedcellsorter,FACS)对细胞进行快速鉴定和分类的技术。(5)磁分离技术:将特异性抗体与磁性微粒交联,称为免疫磁珠(immunemagneticbead,IMB)。第二节、免疫细胞检测(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3、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乃依据淋巴细胞表面标志不同而进行分类计数。常用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IF)及细胞毒试验、流式细胞术(FCM)、花环试验及免疫酶染色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