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电ECG监护的临床意义VIP免费

心电ECG监护的临床意义_第1页
1/5
心电ECG监护的临床意义_第2页
2/5
心电ECG监护的临床意义_第3页
3/5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心电( ECG )监护的临床意义⑴ 心电图的形成心脏每时每刻按着一定的速率和节律跳动,心脏每次跳动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 电激动始于窦房结, 并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下传,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执行泵血功能。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产生一系列的电位改变,并被记录下来形成心电图。心电图反映的是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心脏各部分的许多心肌细胞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的综合表现,不是由于心脏的机械收缩所产生。⑵ 心电导联的概念为了记录心电,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⑶ 常用导联的种类标准肢体导联:Ⅰ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左臂和右臂;Ⅱ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右臂和左腿;Ⅲ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左臂和左腿;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单极导联(胸导联):V1 、V2 、V3 、 V4 、V5 、V6 ⑷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P 波,最早出现,幅度最小,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P-R 间期,从 P 波起点到 QRS 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反映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为0.12 ~0.20秒。QRS 波群, 是心电图中幅度最大的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正常为 0.06 ~0.16秒。S-T 段, QRS 波群终点到T 波起点的一段。T 波, QRS 波群后向上或向下的一个圆钝波,为心室复极波。Q-T 间期, QRS 波群起点到T 波终点,是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正常人 ST 段光滑,凹面向上,轻度上抬或下移0.5~1mm,V1~V3导联可上抬2~3mm.引起 ST 段偏移的原因为:心肌缺血、心室肥厚及劳损、药物及生理因素所致。ST 段抬高常见于:⒈斜坡型上抬:见于超急性期心肌梗塞、变异型心绞痛等;⒉凹面型向上抬:见于急性心包炎、少数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等;⒊弓背型抬高:见于心肌梗塞急性期、变异性心绞痛等;ST 段压低的原因:⒈生理性连接点型ST 段下降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⒊记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继发性ST 段改变:见于心室肥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⒋洋地黄中毒;⑸ 心电( ECG )监测的临床意义心电监测分为心律(节律)监测和心率(速率)监测。所谓心律,是指心跳的规律性,即每一次心跳与下一次心跳的周期间隔是否相等;所谓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律和心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电ECG监护的临床意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