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力与情绪压力:当自发或外界的要求不适合自我的处理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及身体反应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和肉体能够接受压力的挑战,那么压力就是一种驱动力,反之则会给身心带来伤害情绪:以人的内在体验为载体而成为驱使人如何行动的动力。情绪是人的一种主观的状态,是人们自我意识的核心。压力来源: 工作因素、生活因素、个人性格工作因素:①在太短的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做; ②不得不迫使自己跟上新科技或本领域的发展; ③担心未来的工作或业绩;④要长时间地工作。面对压力的反应:心烦意乱、过度反应、精疲力竭、退缩、易怒、封闭过度压力带来的伤害:生理信号:失眠、头痛、肠胃不适⋯情绪信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需要压力 / 情绪管理随着压力的增加, 情境变得越来越有利于个体行为的有效发挥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并在中等压力水平上达到绩效的高峰。而当压力继续增加,超过某一特定水平时,工作绩效急剧下降, 并产生一系列身心和行为的紧张症状。如果压力再继续增加,并超越一定限度时,个体将被压力摧垮。工作压力的消极作用一般将过度工作压力所造成的紧张症状归纳为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三种类型。生理症状: 压力的初期, 最容易引起的就是生理症状。工作压力能使人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心率、呼吸率增加,血压升高,头疼,易患心脏病。心理症状: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是过度工作压力“最简单、最明显的心理影响后果”。当员工工作过多,过于单调,对工作缺乏控制感,压力感和不满感会同时增加。除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压力的其它心理症状还包括紧张、焦虑、易怒、情绪低落等。行为症状:包括生产效率下降、缺勤、离职、饮食习惯的改变、烦躁、睡眠失调等。压力对个人的工作绩效、决策等行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压力能导致员工跳槽、怠工和旷工。 压力也会妨碍有效的决策,当人们感到压力增大时,就会倾向于拖延和回避决策,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忽视重要信息等情况。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积极作用适度的压力水平可以使员工集中精力,增强机体活力,提高忍耐力,减少错误的发生。压力可以说是我们对外界的一种调节的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当人们在压力情境下不断地学会应对它的有效办法时,就可以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工作效率也随之提升。压力是提高员工能动性的有效工具。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等方式,可使其动机得以激发、更好地释放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