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京剧传统服装中,除蟒、靠、褶、帔之外,其余所有服装, 都称为衣。“开氅” 属于便服。用于 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军旅、家居) 。因为这种服饰气派很大,所以为了强化表现力,也用于戏剧主角的某类人物,如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超的大将及侠士等。其形制:大襟、大领、氅长及足,带“摆”,有缘饰。主要纹样为 狮、虎、豹、象等走兽 (武将专用),尤以“双狮绣球”纹样最为典型。 “狮开氅”多为绿色,大缎料,绒绣,衣边及袖口镶 4 寸左右的宽边(波线式) ,满绣装饰纹样。图为《将相和》之廉颇角色行当:净行之铜锤花脸麒麟开氅。用于高级职官。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龙首、狮尾、牛足。将此种神兽用做开氅的主要纹样,插底为“博古”图案(又称“四艺”吉祥),是为了象征人物的位高权重。麒麟开氅一般为黄色,绒绣。若用黑色,则采平金绣法。图为《宇宙锋》之赵高,头戴相巾。角色行当:净行之架子花脸团花开氅:用于高级文官。主要纹样为团花 (周身共 10 个花团 )。绒绣或平金绣。衣边及袖口绣缘饰纹样,不单镶边。图为《将相和》之蔺相如角色行当:文老生之安工老生,即唱功老生;团狮开氅:用于身份高的武将。 白色。绒绣。狮子本是勇猛的象征,构成圆形图案纹样之后,减弱了气势,增强了装饰性,这就具有了严谨庄重的特点,适用于既勇猛而又有智谋的类型人物。图为《甘露寺》之赵云,头戴“扎镫”。角色行当:武生官衣:文官的官服。用于中级文官( 个别情况如新科状元、婚典新郎等也用之) 。源于明代官服—盘领窄袖大袍。其形制,基本与蟒相同, 唯不绣纹样,用素色缎料制成。胸前与后背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上面绣飞禽及旭日海水。明、清两代,以“补子”纹样区分官阶、身份,文绣飞禽,武绣走兽,所绣纹样皆有严格规定。但京剧眼装官衣上的“ 补子 ”,仅起到艺术符号的作用。官衣以眼色区别大致的官级:紫色、红色 表示身份品位最高, 蓝色 次之,黑色 最低。凡穿官衣均佩戴玉带。图为《群英会》之鲁肃( 三国时代东吴的大夫 ) 。改良官衣对官衣加以美化,采用平金绣的圆形纹样取代“补子” ,并在袖口及腰部以下适当饰以纹样。此种改革图案的官衣,谓之改良官衣,为近世所创。图为《赤壁之战》之鲁肃。青官衣俗称“青素”。黑色表示职位最低。“青官衣”虽具官衣形制,但无“补子”。一般用于管理驿站的驿丞官或管理官僚门庭的门官,也用于降将。图为《战宛城》之张绣(战败后归顺曹操的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