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VIP免费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_第1页
1/7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_第2页
2/7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_第3页
3/7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此同时改革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是当前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这也正是为了今后高等院校的发展。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我有些个人观点。扩招有错吗?这需要对其进行辩护。扩招没有错吗?同样也需要价值辩护。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价值诉求,而扩招则又是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途径。诚然, 这为高等教育扩招提供了有力的辩护,而这种辩护在“大跃进”式的扩招中逐渐失去了价值合法性,人们开始质疑大规模扩招的合理性。在大众化取向与精英取向之间关系误读的前提下,出现了“数据”取向的大众化。大规模的“扩招”成为实现各级政府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唯一途径,并“把 15%的目标早日实现,看成是大众化理论的‘精髓’,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将之理解和强化成衡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标准”。[4] 这就必然会产生只关注“数据”的大众化,以数据的达到为宗旨。 稍作回忆, 我们经常会先听到各级官员信心满满的承诺,“(一或二、 最多三)年内我们要实现大众化目标。”接着他们又豪情万丈地说,“我们在全国(或同类地区)率先达到大众化。 ”教育民主化就演变成可测量、可量化“数据”的实现程度了,以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创始人马丁· 特罗(Martin Trow)都“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对15%的入学率如此感兴趣, 并列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间表”。“这个划分标准没有任何数学工具的支撑或者说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它是我的一种想象和推断,是一种根据事实而进行的逻辑判断,是我根据自己从事高等教育的经验对当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一种判断。数字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不一定具有实际的意义”。在炎夏中的毕业旺季, 部分大学毕业生一改告别学生生涯的伤感,以“野蛮离校”方式作别菁菁校园。 在被称为“重灾区”的一所名牌大学,连续多日校园里遍地狼藉, 寝室和校园的走廊上垃圾成堆,不少窗玻璃被砸碎, 一些寝室门被踹破。学子们在宣泄什么?除了惆怅,也不乏对高校教育的不满。客观而言,扩招后不重视培养质量,不考虑发展规模与办学条件相协调,不考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校,无法让十余年寒窗苦读高分考取大学的学子满意。这种心态的落差终于在毕业时达到了顶点。一提到高等教育的发展, 似乎只有两个数字作为指标: 一是招生规模的扩大, 二是专业数量的增加。 这种“数字出名校”的评价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