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MBA之路---交大拟录取我第一集:我的MBA之路――-15 年 4 次考研 ? 从大学里第一次考研到今年考MBA,我总共参加了4次研究生入学考试,96 年考清华,02 年考哈工程大, 03 年考复旦,到今年2010 年报考上海交大MBA,这期间有过一次创业,两次恋爱,三次跳槽,四次搬家,去过七个国家,十二次探亲回老家,一路走过,已是 15 个春秋。95 年夏末,大学读了三年了,我并没有计划考研,后来周围的人都有事情做,特别是我寝室的人都在忙着考研,于是我也投入到考研中来,一直以来英语都是我的短板,开始我只是抱着玩的心态报了个清华,复考越到后来越来劲了,结果是床头桌前都写着:进军清华园。考前三个月真可谓是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临考前同学们甚至连我自己都认为自己是清华的主。结果还是挂在英语上,尽管那年专业考试考得相当的好,但那依然只是清华的过客。那次考研,虽然没有达成目标,但是这个过程在思维方法和认知能力上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在随后离开哈尔滨来上海参加工作的几年里,我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这一次的研究生考试过程中思想认识的提高特别是政治复考时马原对我的深刻影响。01 年公司为了培养我,决定公费让我去读工程硕士,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与开发设计相关的技术类工作,于是我在稍加准备的基础上参加了那年十月份的第一次全国工程硕士统考,2002年的5月我收到了母校的工程硕士录取通知书,在临入学的前两天,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次读研的机会,因为我非常明确知道我最终会离开现有的公司而且离开纯技术工作岗位。02 年有大半年的时间里,我都可以用来看书学习。于是我便决定参加2003 年的复旦MBA的秋季入学考试。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也没有学习小组,自己买了一些辅导书和模拟卷,记得那时候还要考管理,因为之前没有学过管理,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这门科目的复考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之后将这些在MBA复考过程中学到的一些管理知识应用到了我的实际工作中。那次考试成绩不足以让我有复旦的面试资格,但是当时香港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的IMBA发给了我申请报读通知,需要全脱产去香港读一年。那时我没有钱也没有强烈的意愿,所以没有去。就在2003 年的秋天,我跳槽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到了一家丹麦公司。忙碌的日子便开始了,随后公司即派我赴丹麦学习,断断续续半年后回国组建工厂,自己身兼职技术生产管理人事等多种职务,虽然人很辛苦,但这其中的经历是我人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