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预习导学邹韬奋资料链接——作者及写作背景邹韬奋既是一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一位散文家。他的祖籍在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 1926 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2 年创办生活书店。 1935 年 8 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担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亡联合会的领导工作。邹韬奋的散文作品文笔质朴、情文并茂。他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他 13 岁时慈母去世,当他挥洒如椽之笔发遒之论时,也会怀念到母亲美丽、丰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爱的性格。他饱蘸情感,挥笔写下了《我的母亲》 ,再现母亲那慈爱可亲的动人形象。本文是选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 母亲在作者童年记忆中,只留下几个闪光的片段。 作者正是截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说: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我的母亲》学习目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会母亲形象一、 基础在线—积累字词1、生字注音朦胧..()瞥.见()憧憧.()歉疚..()蹑.手蹑脚()女红.()惺忪..()家眷.()娓娓..动听()欷欷..歔歔..() 万籁.俱寂()辗.转反侧()2、解释词语欷欷歔歔:万籁俱寂:娓娓动听:憧憧:惺忪:循循善诱:饮泣吞声;二、 整体感知文本1、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母亲的四个典型事例。2、体会母亲的形象,以“我读,感受到了母亲的品质 ”的句式表达。三、 品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情感?《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2.揣测人物的心理明确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4.理解文章记叙的时候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5.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真挚、深沉的母爱)教学重点 1. 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2.揣测人物的心理明确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4.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真挚、深沉的母爱)教学难点文章记叙的时候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课型:精讲课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一)导课(课前播放歌曲《母亲》,营造气氛)师:同学们,一曲母亲的赞歌,带给我们心灵深处不一样的感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