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步解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我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解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化的沟通。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育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第 1 页 共 10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育学生阅读的习惯。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第 2 页 共 10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自老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沟通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⑵ 三贯穿,这才是 21 世纪的青年。 “贯穿”,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穿”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穿”“古今贯穿”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穿”。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 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进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进展的需要。 ⑶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