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传染病管理及疫区处理等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防疫部门的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一、管理制度一、 各医疗工作单位,建立传染病管理组织,县、乡村防保组织构成报告网。二、配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三、对甲、乙两类 26 种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并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四、对丙类传染病也和甲、乙类传染病相同,及时上报。 二、报告制度1、按月报告:村卫生所防保人员、乡防保组织必须每月上报疫情,村逢二十日上报乡、乡逢二十五上报防疫站,如无传染病发生时,注明“本月无疫情”,并在脊髓灰质炎一栏划“0”。2、快速报告:有甲类传染病发生和乙类传染病流行或爆发时,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甲类:城镇 6 小时,农村 12 小时内报出;乙类:城镇 12 小时内,农村 24 小时内报出。3、订正报告:根据县防疫站的疫情反馈,订正乡、村的传染病发病数,使县、乡、村数字一致准确,底码清楚,保留本底资料以便查对。次年的一月十五日前作出疫情年报表逐级上报县防疫站。4、登记制度:县、乡、村各级医疗单位必须设立门诊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册。仔细登记就诊的病人和传染病人,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间报出。 三、疫区处理制度发生疫情时,应立即逐级上报,及时划分疫点疫区范围,必要时请示进行封锁,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疫点疫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搞好个案调查和病例的核实诊断。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和卫生管理。疫情控制后,方可取消疫点、疫区或解除封锁,做好兵力随访和病原携带者的管理。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乙脑、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和副伤寒或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时,要有疫点处理和疫情控制记录、其他法定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要有疫区处理记录或报告。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消毒隔离制度1、医院建立消毒隔离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消毒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定期对本院内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提出改进意见。2、有关科室(包括手术室、产房、处置室、供应室、注射室、牙科)应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消毒隔离制度。3、诊室、病房、手术室、产房、注射室、处置室等科室定期对地面、空气及物品进行消毒。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5、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