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降损节能经验交流线损率是衡量电网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济来源的多少。**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供电量12042.36亿千瓦时,线损率完成6.97%,同比降低0.18个百分点。仍按**年供电量估算,如果**年平均线损下降1%,也即完成线损5.97%,全年就能少耗电120.42亿千瓦时,即使平均线损只比上年实际降低0.1%,也将节电12亿多千瓦时。可见,线损管理是有待开发、非常诱人、另一种意义上的电力市场。努力降低线损,不但有利于缓解当前供用电紧张的矛盾,而且降低了供电成本,节约了电能,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首要任务之一。一、当前线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毋庸置疑,通过几年城乡电网改造,电网构架、设备质量等都有了显著改善。电网整体装备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降低了线损,提高了获利能力,但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即降损节能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一)技术措施上。突出表现为四方面矛盾。一是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矛盾。为提高供电可靠性,主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都实现了双主变双电源供电,两台变压器正常方式下并列运行,但一般情况下负荷往往达不到最佳匹配,主变经常处于轻载状态,使变压器损耗增大。二是供电要求与投入能力的矛盾。两网改造中由于资金所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在变电所、配电台区的布点建设上达不到规定要求,存在供电半径大于标准,配变负载率小于30%,“大马拉小车”的状况,使线损居高不下。如我市部分农村变压器月抄见电量在100千瓦时左右的非常多,有时一台30千伏安配变甚至月抄见电量不足30千瓦时,供电量不足线损电量。三是用电需求与供电能力的矛盾。由于用电紧张、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线路线径细、变压器容量小,超载、重载直接影响损耗增加,使增供与降损的矛盾尤为突出。如我市工业集中的XX县区,该地区35千伏站变压器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状态,主变铜损均大于铁损,第1页共5页并随着负荷的不断增加,使整个朔州电网的潮流瓶颈问题出现在35千伏网络上,对全公司降损节能造成极大影响。四是供电结构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城农网无功补偿能力不够,无功损耗得不到及时、合理补偿,增加了线损。(二)管理措施上。一是线损管理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摈弃,跑、冒、滴、漏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职责明确,考核严格的线损组织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考核标准和目标还需进一步细化,重生产、轻招标,特别是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仍习惯于拍脑袋定指标、听汇报,深入基层、一线实地研究线损管理存在问题的力度还不够,农电体制改革后,随着乡镇供电所的重新组建及人员的重新招聘,相应的培训工作没能跟上要求,部分乡镇供电所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抄、核、收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时有发生,形成了电能损失。二是深入开展电网经济运行分析做得还不是十分到位。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理论线损分析研究电网的经济性,但工作中往往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理论分析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三是用电管理手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电力市场窃电器和盗码器等工具的大量流通,造成了盗窃电行为的日益猖獗,使电力部门防不胜防。再加上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等造成电能损失也是线损管理中的一道难题,而现在我们苦于缺乏有力的反窃电手段和相应的法律保障。二、对切实加强线损管理工作的思考线损管理正如我们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一样,永有止境。特别是作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的电网企业,必须改革以往线损管理中的诸多弊端,从源头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更加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管理体系线损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健全相应的制度管理体系,统筹协调整个电网的管理工作。《电力网电能损失管理规定》明确:应建立、健全由生技、计划、调度、用电、计量、农电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线损专职领导小组,由单位主管领导任组长,负责领导线损工作,归口部门应配备线损专职人员,处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他部门和基层生产单位应设置线损第2页共5页专职或兼职人员。这样才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