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2019年9月一、目的•一、对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要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二、及时发现冲动的先兆,减少冲动发生的次数,避免严重意外事件的发生;•三、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四、密切观察治疗及用药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五、及时健康教育;•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二、冲动行为•冲动行为是一种发生较急,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伴有激动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可起源于内部感受或外部影响,此时自控力降低。严重者可有情感爆发(愤怒、激越),甚至导致自伤或伤人的暴力行为。三、常见的冲动方式•新入院病人表现兴奋不合作,不愿意住院;常在家属陪同下强行拉入或骗入病房,当病人感到不对时,强烈的反抗,要求回家,否认有病,表现:口头攻击、打人、踢咬、抓、吐口水、破坏物品,自伤自残。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措施•护士要充分了解疾病的特点:对兴奋、躁动的患者态度要冷静,不要被吓倒,要准确认识冲动行为是疾病的表现,接触患者时要以耐心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友善引导和全面教育,多了解病人需要,采取适宜方式减少一切激惹因素,改善病房环境,不让病人感到杂乱拥挤。四、护理措施•二、对首次住院、被强拉、骗入院患者冲动•表现:精神兴奋症状明显,仇视亲人、自己无病,认为入院是害他。同时也有受骗感,开始谩骂,要求回家。无望时,逐渐上升冲动、打人、毁物、自残行为。•措施:1、置于一级病房,隔离单间、减少外界刺激;•2、视线范围内观察;•3、部分患者语言可以安抚平静;•4、一旦发生冲动,沉着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行约束,并做好心理护理。四、护理措施•三、多次住院患者拉入病房:•表现:明白住院已成事实,闹一会就算了,转而提其他要求。•措施:1、多采取语言安抚;•2、满足合理要求;•3、劝其安心治疗、早日回家。四、护理措施•四、对幻觉、妄想支配下的冲动患者•表现:此类患者多为病情较重者,对医护、病友产生敌对情绪。•措施:1、主动关心患者生活,态度要诚恳、热情;•2、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服药、就餐,利于减轻和消除疑惑。四、护理措施•五、对工作人员态度不满而冲动患者•表现:极其敏感,任何人的一句无意的话和动作,他都会联想,出现摔东西、打人、哭闹等行为。•措施:1、了解病情,尊重病人人格,不谈涉及隐私的话;•2、与别人说话声音不要太小,防止引起患者疑心;•3、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绪;•4、对病人许诺应兑现,办不到时做好解释,取得谅解;•5、对病态行为不可嘲笑、愚弄,注意避免暗示言语;•6、工作时发生错误及时向病人道歉,以求谅解。四、护理措施•六、对住院无信心而冲动、自弃的患者•表现:认为精神病根本无法治好,即使好了也要留下残疾,或认为自己的病无药可救;长期住院、家人无督管、无名氏等从而失去治疗信心。•措施:根据病人文化水平学习疾病方面知识,帮助他以科学的态度、疏导病人有事说出来,不要走极端,保持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四、护理措施•七、无勇气重返社会而冲动的患者•表现:世俗的偏见,许多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的患者,担心出院后不被家人和社会接纳,受人歧视,无法面对恋爱、婚姻及工作,对前途丧失信心,不愿离开医院,故找事打架、骚扰其他病人、自杀等。•措施:1、耐心开导,讲解有关道理,引导认知:人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以科学态度面对它。•2、教育家庭,教会他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帮助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做好冲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外表、动作和姿势、情感、言语、及对周围人的反应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是防范冲动攻击行为的基础。•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1、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新入院及外出活动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入病房,去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特别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安置于重症室内,专人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