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 实 验 讲 稿实验一 中药炮制录相 一、实验内容 观看中药炮制学录相,内容为中药炮制学及中药炭药与干馏品 。 二、目的要求 了解中药炮制各种方法的操作方法、炮制目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器材 电脑、投影仪、光盘、扩音器 四、实验方法 给学生观看录相 五、思考题 中药炮制中常用炮制方法及其各自适用于何种药材? 实验二 清 炒 法 一、实验内容 1 . 炒黄 决明子、王不留行。 2 .炒焦 山楂、栀子。 3 .炒炭 蒲黄、小蓟。 二、目的要求 (1 ) 了解清炒的自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一)炒黄 1 .决明子 取净决明子,称重,置热锅内,文火炒至微有爆裂声,色泽加深,并有香气透出,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颜色加深,偶有焦斑,有裂隙,质稍脆,微有香气。 2 .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 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二)炒焦 1 .山楂 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 .栀子 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 1 .蒲黄 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 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2 .小蓟 取净小蓟段,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 摊晾,干燥,称重。 五、注意事项 (1 )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 1 6 0 ℃-1 7 0 ℃,炒焦一般控制在 1 9 0 ℃-2 0 0 ℃,炒炭一般控制在 2 2 0 ℃-3 0 0 ℃。 (2 )锅要预热,便于药物受热均匀。锅温不够,易成“僵子”、“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