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科学。 2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B 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液体中,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IgG 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3 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代后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 30 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 4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大多数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 5 临床免疫学(clinical immunology):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临床疾病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6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的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取决于两者空间构型的互补的程度。 7 亲和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亲和力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抗原表位数目有关。 8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9 半抗原(hapten):是指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10 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简称佐剂。 11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的颗粒性载机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12 直接凝集反应:在适当电解质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直接与相应抗原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13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型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作用,在事宜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14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可见的沉淀现象。 15 比放射活性:是指单位质量标记物中所含的放射性强度,也可理解为每分子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