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肝功能 肝功能试验的分类: 1. 识别肝实质细胞通透性改变的试验:ALT、AST 等升高。 2. 指示肝细胞坏死的试验:血清中出现谷氨酸脱氢酶和线粒体谷草酶。 3. 肝实质细胞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机制障碍的试验:如血清Alb、胆碱脂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浓度下降。 4. 指示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的试验:如血清ALP、5’-NT、GGT 和某些胆汁酸增高。 5. 肝脏间质成分增生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中α2和 γ球蛋白增加, 6. 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 ALT(谷丙转氨酶) 临床意义:人体中很多脏器都含有AL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肝内 ALT 活性远远超过其它脏器的活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的可溶性部分,故测定 ALT 反映肝脏损害具有特殊意义。血清 ALT 活性增高原因: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肾脏及胰腺等组织坏死;伴有急性肝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的肝郁血;胆道疾病、肝外癌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炎及胆囊炎;应用氯丙嗪、异烟肼、锑剂、奎林、呋喃西林、利福平、某些避孕药、苯巴妥、利眠宁等药物,以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等中毒;外科手术、麻醉、剧烈运动、早期妊娠等。 注意事项:血清或血浆均可,推荐用血清。红细胞ALT 比血浆高约 7 倍,溶血时红细胞内 ALT 可进入血浆,导致结果偏高,故应避免溶血。血清 ALT 在 20~25°C24 小时内稳定,在 2~8°C 可稳定 7 天。但 ALT 在-20°C冻结贮存不稳定。 参 考 值:<50 U/L T.BIL(血清总胆红素)、D.BIL(血清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 T.Bil 和 D.Bil 临床上多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性质的鉴别。溶血性黄疸时血清 T.Bil 升高,D.Bil约占 T.Bil 的20%。肝细胞性黄疸T.Bil 升高,D.Bil 约占 T.Bil 的35%以上。而阻塞性黄疸D.BIL 占 50%以上。病毒性肝炎前期或无黄疸型肝炎时血清TBil 往往不高,D.Bil 已升高。 注意事项:血清和血浆均可,最好用血清。血清T.Bil 于 9°C,7 天内稳定;于室温不稳定,3 天后即降低。明显溶血对血清 T.Bil 测定有负干扰,脂浊对其有正干扰。最好早晨空腹抽血,心减少脂浊对测定的干扰。 参 考 值:T.Bil: 5.1~22 umol/l D.Bil: 1.7~6.8 umol/l TP(总蛋白)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球蛋白血症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