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近几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当它刚刚走近我们时,陌生和无从入手常常伴随我。然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在多元智能和《纲要》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明显的感受到了班级里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尤其是我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与成长。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让我真正的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聪明之处,也都有着超出众人的能力。就拿我们小班的30 个幼儿来说,有的孩子口齿伶俐,就像惹人喜爱的八哥鸟,但是动手能力平平;有的孩子心灵手巧,遗憾的是语言表达上常常词不达意;有的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唱歌时却像一张坏了的唱片——跑调;也有的孩子坐不住、站不停,对花草虫鸟却能“研究”上半天⋯⋯真是没有人全能,也没有人无能。以前我会常常因为写孩子们的《成长手册》 而烦恼, 特别是取掉那些各方面都比较好的,以及身上问题特别多的孩子以后,留下来的那些“中间阶层”的孩子,似乎他们平平如一的表现让你一次就可以写完,而且他们又似乎都长着一张同样脸,让你看了难分彼此。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后,再仔细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时,我的感觉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觉得现在班级中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届孩子都可爱、出色,那是因为我找到了他们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强项智能。当我在写每个幼儿的《成长手册》时,烦恼没有了,有的却是写不完的话题。以往千篇一律的词句再也无法从字里行间中找到,取而代之的是一篇篇富有个性的幼儿成长轨迹记录,家长也更乐于和我交流了。以前《成长手册》发下去,常常需要我催着家长交上来,不少家长还会对我说同样一句话:“老师,我们写什么?可以不写吗?”。现在成长手册发下去,第二天家长就会积极地将反馈写好了交来。李懿婷小朋友的家长说:“只要看到孩子回家时手里拿着这本本子,我们就会把吃饭、看电视等其他事情都搁在一边,在第一时间里相互传阅,并写下我们要对老师说的话,我1 们觉得这是一件最开心事!”潘诗弘的爸爸看见我给别的小朋友《成长手册》 ,马上就问:“老师,我们弘弘的《成长手册》呢?”如果我不是每天要面对30 个孩子的话,如果我有足够时间的话,我真想为每个孩子每天记下一点,因为家长的快乐,也是我做老师的快乐。一本小小的《成长手册》,使我的思想有了如此之大的改观,家长的想法也有了天壤之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