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资料VIP免费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资料_第1页
1/6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资料_第2页
2/6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资料_第3页
3/6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高血压( hypertensiv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 张 压 小 于 或 等 于 90 mmHg(12 kPa)。 如 果 成 人 收 缩 压 大 于 或 等 于 160 mmHg(21.3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 mmHg(12.6 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mmHg(12.1-12.5 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高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五类药物在降压效果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等影响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临床上经常使用联合用药来治疗高血压[3]。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因学、 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开发的更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试用于临床或处在积极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4]。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 甚至能改善 )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 肾素抑制剂, T 型钙通道阻滞剂, 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基因治疗等。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及存在的副作用1.1 利尿剂( Diuretics)噻嗪类利尿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线降压药。由于其价格低廉、 降压效果肯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 中度高血压, 或与其他药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