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世纪末的回顾与沉思 涂乃登/王火生 (涂乃登:江西省教科所研究员 南昌 330046 王火生:江西省教科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的学校教育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在此后三千多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中国教育发展出了一套独立于 世界的独特体系:独特的学校体制、独特的教育行政机构、独特的考选制度,甚至独特的儒学化的教育内容… …为便于论述,我们称之为“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选拔精英的教育,不是“一种适应普通人民实际需要的 正式教育。”[①]这种传统教育发展到19世纪时,差不多已走到尽头了。僵化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和日 益空疏的不切实际的儒学化教育内容,使得中国社会到了“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 无才民,廛 无才工 ,衢 无才商 ”[② ]的地 步 。传统教育的变 革已是势 在必 行了。 传统教育是在中外 两 种力 量 的冲 击 下 打 破 的。其 一是来 自 中国内部 的太 平 天 国起 义 的冲击 ,其 二是洋 人和 “洋 学”的侵 入 。但 真 正刺 激 中国教育改革或 者 说 对 中国教育现代化起 推动 作 用 的是持 续 不断 的洋 人和洋 学入 侵 所产 生的冲 击 。腐 败 的清 政府 乃至整 个 中国社会,就是在西方 势 力 一次 又 一次 的侵 略 之后,才不得不一步 一 步 地 推 进着 中国教育向 现代化迈进。 一、对 2 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回顾 19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严 格 说 来 都 只 能 算 是改良 — — 一种渐 进的点 滴 式的“变 革不变道 ”的改革。而 2 0世纪的教育改革却 是改良 和革命 (根 本 改革)交 替 进行的,且 革命 的声音 和革命 的浪 潮 常 常 远 超 过改良 ,甚 至压 倒 改良 。 1. 世纪初 的清 末教育改革(1900—1911) 由 于广 泛 的维 新 思想 运 动 在社会各 界已种下 了改革的因 子 ,社会上 要求 变 革的呼 声 日益高 涨 。在面 临 “内 忧 外 患 ”的形 势 下 ,清 政府 被 迫 开 始 从 自 身 内部 进行改革。教育改革是从改革科举、创 办 新 学堂 和鼓 励 出国留 学开 始 的。科举改革是一步 一步 推 进的,到1905年,袁 世凯 、赵 尔 巽 、张 之洞 、周 馥 、岑 春 宣 、端 方 等 奏 请 停 止 科举、兴 办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