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轴类零件的加工 一、概述 1. 轴类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 ⑴ 功用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经常遇到的零件之一,在机器中,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传递运动与扭矩,如机床主轴;有的用来装卡工件,如心轴。 ⑵ 结构特点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通常由外圆柱面、圆锥面、螺纹、花键、键槽、横向孔、沟槽等表面构成。按其结构特点分类有: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异形轴(包括曲轴、半轴、凸轮轴、偏心轴、十字轴和花键轴等)四类。如图5-1 所示。若按轴的长度和直径的比例来分,又可分为刚性轴(L/d≤12)和挠性轴(L/d>12)两类。 2. 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⑴ 加工精度 ① 尺寸精度 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常为两类: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定轴的位置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常为IT 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常为IT6~IT9。 图5-1 轴的种类 (a) 光轴 (b) 空心轴 (c) 半轴 (d) 阶梯轴 (e) 花键轴 (f) 十字轴 (g) 偏心轴 (h) 曲轴 (i) 凸轮轴 ② 形状精度 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③ 相互位置精度 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度等。 ⑵ 表面粗糙度 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般根据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定。支承轴颈常为 0.2~ 1.6μ m,传动件配合轴颈为 0.4~ 3.2μ m。 3. 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⑴ 轴类零件材料 常用 45 钢,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 40Cr、轴承钢 GCr15、弹簧钢 65Mn,也可选用球墨铸铁;对高速、重载的轴,选用20CrMnTi、20Mn2B、20Cr 等低碳合金钢或38CrMoAl氮化钢。 ⑵ 轴类毛坯 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大型轴或结构复杂的轴采用铸件。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 (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