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 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1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 训练环境 2.1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 加 下 肢 承 受 应 力,地面 过硬也 是造 成 颈椎损伤最 常见原因。场地凹 凸 不平,易致扭伤或 跌倒损伤,而 过于柔 软 的场地虽 能 减 少 冲 击 力,却 易致膝 踝关节扭伤。 2.2 训练器 材 是否完 好 无 损,如 单 双杠、独 木 桥 等的牢 固 性与稳 定 性,受 训人 员 着 装 、鞋 的保护作 用 是否起效等。 2.3 训练 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4 心理是否平衡 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 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 训练部位 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 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Lauder等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3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 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 障 碍 。 3.1 软 组织损伤 主要包 括 擦 伤、挫 伤、撕 裂 撕 脱 伤、急性腰 扭 伤、慢 性腰 肌劳损、腰 椎 间 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