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近几年来,随着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治理理念及方式的转变,电子政务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给至关重要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安全面临的新问题1.1云端储存对数据安全带来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的建设更加依托于大数据、云储存,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整合和利用。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大数据因其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放性与复杂性,也给电子政务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信息安全风险,其安全性其实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如平台整体安全性要求更高。平台硬件性能要求更高及平台运维管理要求更高。1.2政务服务流程越来越o2o化带来的安全新问题云计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网络服务模式,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并不会自动随之提高,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内用户越来越众多,各类业务越来越整合化,各部门安全管理水平不一,就很容易出现某个部门被病毒或攻击突破,就出现大范围、大规模的感染,影响整个网络安全的事件。1.3多元化的创新政务服务带来的安全新问题web2.0时代,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政务类app约有400个左右,通过微信、360手机助手、政府网站等平台下载总量超5000万次。但这些新型的政务工具,在给我们带来高效和便利的同时,无疑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如政府安全监控相对减弱的风险,公共平台自身的软硬件安全风险,运维管理安全风险等。2“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的理念构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网络安全体系,在设计理念上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2.1整体性原则万物互联之下,安全将渗透到业务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首第1页共4页先要构建一套在线政务的标准化体系,形成数据高度集中,具有高等级的管理、统筹权限的云端信息中心,采取统一的模式进行建设、管理、维护。2.2共享性原则“互联网+”的关键是“开放互通,合作共享”,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也需要各个机构和事业单位联合应对,共享先进的技术和在应对安全问题中积累的经验,共建安全的政务云环境。2.3持续发展原则信息技术的更新是非常迅猛的,对信息安全构成负面影响的技术手段也是日新月异,构建电子政务安全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吸纳和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经验,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免疫”能力,以适应问题在不断演变的外部环境。3“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安全对策研究3.1技术层面云安全技术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科技的最新体现,是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大量应用的2.0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安全配套体系。它充分利用云平台的共享资源和分布式任务处理等优势,把网络内的海量客户端通过连接云端的安全防御服务,变普通的计算机客户端为具备云端智慧的安全防护设备。在云安全技术中,群中的用户既是这个安全网络的贡献者,也是这个安全网络的享用者。3.2管理层面3.2.1在服务提供商方面保证服务提供商的安全资质和职业操守是基础,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服务商身份认证、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并严格遵循云计算相关服务的行业标准规范;采用分权分级管理,通过身份验证、访问管理技术进行实时的用户身份监控、权限分级控制和证书检查来实现数据的访问控制。还应根据政务云和其他企业云的不同,使用可信云计算技术,建设可信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可信云用户终端,以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3.2.2在系统内用户方面第2页共4页建立日常培训机制,提高所有用户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同信息资源保密性要求的差别,部署到不同安全等级的云数据中心。建立报告反馈机制,任何一个电子政务终端发现异常,就将样本报告给云端进行分析,若确认问题则立即将解决措施通知到所有客户端,防止其在云内蔓延,并迅速更新云端病毒特征库。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加强机关单位与服务提供商等之间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一套统一的政务安全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或改进意见。如20XX年9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